(0086)13600192686

info@honour-elec.com

2022年度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营收排名TOP50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今年,我们继续关注上一年度全球前50分销商的业绩表现,与2021年缺货行情下分销商业绩激增的情况相比,2022年大家的业绩增速回落到了合理的区间。但来自亚太或者欧美,头部或者腰尾部分销商,全球不同各区域、不同规模的分销商之间的差距,似乎也在进一步拉大……

继“2022年度中国本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营收排名”发布之后,《国际电子商情》再发布“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TOP50营收排名”。针对本次全球分销商TOP50排名,我们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调研,向近百家分销企业发出了问卷调查邀请函,最终收集到约41份由企业反馈的问卷和数据,以及32份上市企业的财报数据。

  • 在2022年度全球分销商TOP50榜单中,有38%的数据来源于企业自愿披露,58%来自于上市公司年报,4%由分析师预估。
  • 本排名基于分销商2022年度的营收,由于部分企业既有分销业务又有自研产品业务,若分销业务年营收占总营收的60%以下,我们就只统计该企业分销业务的营收数据。
  • 2022年度新增上榜企业有富昌电子Future Electronics(第6)、三达SaMT(第25)、康博电子Compo Electronics(第46)、全芯科技Asiacom Technology(第47)、华信科Huaxinke(第48)、创新在线科技ICGOO(第49)、威雅利电子Willas-Array(第50)。
  • 本榜单采用2022年平均汇率(1USD=6.7208CNY、29.718TWD、7.8314HKD、0.8076GPB、130.57JPY、1286.3KRW),各企业营收均换算成美元来排名,YoY%基于每家企业的官方营收币种算出。
  • 2022年美元升值,去年美元指数全年累计增长超过8%,非美元结算分销商、跨国分销商的最终业绩受汇率影响较大,许多分销商(主要涉及美元交易部分)去年按固定汇率统计的YoY%,比按实际汇率统计的YoY%要高几个百分点。

其次,近三年来,头部分销商营收占TOP50分销商总营收的百分比也在加大。2022年,前四大分销商的席位仍由艾睿电子、安富利、大联大、文晔科技包揽,这四家的营收占全球TOP50总营收的比例再次提升,达到了52.59%,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51.54%、在2020年仅为46.52%。根据图2所列举的数据可看出,2020-2022年,TOP10分销商的业绩总额占比也在增大——从2020年的65.15%增加到了2022年的68.98%。这一个信息就意味着,元器件分销市场仍在遵循“大者恒大”的趋势。

再次,TOP50分销商中的头、尾部企业的差距也在拉大。关注2021年和2022年的YoY%变化(图3):在2022年全球分销商TOP50中,共有15家企业为负增长,它们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其中有10家的名次排在25名之后。同时,2022年YoY+%超过50%以上的分销商仅有4家,2021年则多达21家(有7家分销商的营收YoY+%超过100%)。另外,2022年第50名的营收为4.37亿美元,就算考虑了2022年美元指数累计上涨超过8%的原因,这一数据也低于2021年第50名的4.91亿美元。实际上,2022年度TOP50分销商的营收总额有9.43%的增长,不过这主要由前25名分销商的业绩所带动。

当然,还有一个信息需要考虑进来,部分有潜力排进2022年TOP50榜单的企业拒绝透露营收数据。我们根据它们之前几年的营收增速,以及2022年各大市场的分销商的平均YoY%+大致推断出:得捷电子(Digi-Key)营收可能在50-70亿美元之间,厦门信和达的营收可能在25亿美元以内,儒卓力(Rutronik)、赫联电子(Heilind Electronics)的营收或在15亿美元以内……不过,这对前述“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分销商集中”的结论影响不大。

2022年欧美分销商营收增速更快

前面说的是“全球分销市场份额向头部分销商进一步集中”,其实在这一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市场也还存在差异性。2021年,全球缺芯问题非常严重,亚太分销商尤其是中国分销商的业绩增速喜人。去年我们发布的全球TOP50榜单中,统计了每个国家/地区的上榜分销商数量,以及其营收占比数据。到2022年全球分销市场回归正常,亚太和欧美分销市场之间又有怎样的变化?

2022年,进入全球前50名的分销商中,有24%(12家)来自欧美地区,其中美国10家,英国1家,加拿大1家;有76%(38家)来自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20家、中国台湾9家、日本5家、新加坡2家、中国香港1家、韩国1家。2021年TOP50分销商榜单中,欧美企业占28%(14家),亚太企业占72%(36家),其中有18家来自中国大陆的分销商。

由于部分潜在分销商出于各种原因拒绝透露营收,单看两年间各个地区上榜TOP50分销商数量的变化还不够全面,但再结合欧美和亚太分销商营收总额来观察,可能会从侧面反应出一些新的变化。

2022年12家欧美企业营收总额达948.37亿美元,占该年度TOP50营收的45.86%,而2021年有14家欧美企业,只占到了该年度TOP50营收的43.06%;再对比各区域分销商营收总额的YoY%+,2022年欧美分销商营收总额提升了16.55%,但亚太分销商的营收总额只增长了4.05%。

在去年,我们强调了2021年的分销市场极其特殊,大家对这一年的行情用”百年难得一遇”来评价。众所周知,欧美分销市场的成熟度比较高,其客户一旦与某家供应商建立起联系,这类联系一般都会比较稳定。

此前,也有许多分销行业从业者向《国际电子商情》表示,亚太地区的客户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如果其他供应商的价格更低,亚太客户会比欧美客户更乐意换供应商。换言之,亚太分销商更容易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在景气度高时有更多市场机会,在行情不好时容易出现增速放缓。因此,2021年半导体行业高度景气,亚太分销商就有了突出的业绩。到2022年,半导体行业恢复理性,亚太分销商营收增速放缓,这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亚太地区人口最多,对消费电子的需求足够大,该地区的消费电子市场名列前茅,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也很有实力。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没有汽车和工业设备高。因此,消费电子供应链相对汽车电子、工业电子而言更加不稳定,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的这些特性,使得其终端客户对器件的价格更加敏感。

基于以上特点,消费类领域有优势产品线的分销商往往会非常重视亚太市场。这也使得,当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遭遇滑铁卢时,那些聚集在亚太市场且具有强势消费类产品线的分销商会受到冲击。所以,亚太分销商2022年的业绩集体“跳水”,与该地区的强势产业的特点密切相关。

直至2023年5月中旬,消费电子去库存的动作仍未结束,预计该行业的下行趋势会延续到今年下半年,可能在今年Q4或明年年初才能明朗。在此背景下,头部分销商也在加强汽车业务方面的布局。

汽车市场:分销商的下一个“应许之地”?

截至目前,汽车芯片供应虽有缓解,但仍未达到供应饱和的程度。汽车芯片供应从2021年的极度缺货,发展到2022年的结构性缺货,在整体上仍然有比较大的需求,且这种结构性缺货的行情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可能还会持续数年。

整车厂在遭遇“缺芯”危机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汽车芯片供应方面的欠缺,并加强了与芯片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之前,分销商只能直接对接Tier1(一级供应商),它们无法直接对接到整车厂。随着汽车中的半导体器件含量日益增多,整车厂很难获得完全符合自己需求的芯片,芯片供应商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上升,所以在2021年“大缺芯”时期,整车厂主动与分销商建立起联系。

到现在,整车厂、芯片厂和分销商,围绕汽车供应链建立起多种类型的合作。有些汽车制造商会自行设计芯片,或者与半导体公司共同研发芯片,因为“定制”芯片的效率更高,能迅速提高汽车系统的性能。而分销商在电子元器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汽车客户优化或简化设计。

一方面是,整车厂需要分销商的专业技术方案;另一方面是,芯片供应商希望分销商能将自己的组件设计到整车厂的产品或系统中。分销商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有技术、有资源的分销商也乐于增加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与此同时,近年来分销商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也开始定期举办各种汽车技术论坛,通过这些论坛向客户展现自己的方案整合能力。

在第一节“2022年TOP50分销商业绩增速回归理性”中,我们针对一些分销企业做了介绍,其中的许多分销巨头都加强了在汽车市场方面的布局,包括但不限于艾睿电子、安富利、大联大、文晔、中电港等。相信接下来,我们还会看到,分销商在汽车领域投入更多精力。